在粉末冶金、硬質合金及先進材料制備中,高密度金屬坯體是獲得優異力學性能和燒結致密化的前提。金屬粉末壓片機作為冷壓成型的核心設備,其工藝參數與模具設計對較終坯體密度起決定性作用。
一、優化粉末特性
原料粉末的粒徑分布、形貌與流動性直接影響填充均勻性。通常采用雙峰或多峰粒徑分布(粗粉提供骨架,細粉填充空隙),可顯著提升振實密度。此外,添加0.5%–1.5%潤滑劑(如硬脂酸鋅)可降低顆粒間摩擦與模壁阻力,減少壓力損失,但需注意后續脫脂工藝兼容性。
二、精準控制壓制工藝
壓力選擇:常規鐵基粉末需400–700 MPa,鎢、鉬等難變形金屬可達1000 MPa以上。壓力不足導致孔隙率高,過高則易引起層裂;
保壓時間:適當保壓(2–10秒)有助于應力松弛與彈性后效釋放,提升密度均勻性;
雙向壓制:相比單向壓制,雙向同時加壓可大幅減小密度梯度,尤其適用于高徑比>1的坯體。

三、模具設計關鍵
模具內壁需高光潔度(Ra≤0.2μm)并做表面硬化處理(如TiN涂層),以降低脫模力。合理設計脫模斜度與排氣槽,避免壓制過程中氣體滯留形成“氣墊效應”,影響底部密度。
四、氣氛與環境控制
對易氧化金屬(如鈦、鋁),應在惰性氣體(氬氣)保護下壓片,防止表面氧化膜阻礙顆粒結合。部分高端設備集成手套箱或真空腔體,實現全流程無氧操作。
五、過程監控與反饋
現代伺服壓片機可實時記錄壓力-位移曲線,通過分析彈性后效量預判開裂風險。結合在線稱重系統,確保每片坯體質量一致性(RSD<1%)。
綜上,高密度金屬坯體制備是“材料—設備—工藝”協同優化的結果。只有在粉末預處理、壓制參數、模具設計與環境控制多維度精細管理下,才能獲得密度≥理論密度90%以上的優質坯體,為后續燒結奠定堅實基礎。